“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一个物种的灭绝其实是非常可怕的。运气不好或者状态更差的话,可能在10年之内它就会灭绝。”站在船舶的甲板上远眺茫茫无际的海面,郑锐强如此无奈又落寞地说。
作为一名海洋哺乳动物研究者,郑锐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常常一个人、一台相机、一艘快艇,漂泊在中华白海豚保育的“无人区”中。中华白海豚,又称印太洋驼海豚、或驼背豚,是唯一一个以“中华”命名的海洋豚类,也是中国海洋鲸豚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珍稀而被称为“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
【资料图】
在这漫长又孤独的时光里,郑瑞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追寻着白海豚出没的踪迹,判断它们的速度和方向、并迅速地对焦按下快门。
“在中国,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近岸海域,总数量在6000头左右,至少有八个种群,其中,最大的种群是珠江口-香港种群,约有2500头;湛江雷州湾海域约有1500头,属于第二大种群,其次就是海南种群以及广西三娘湾海域,有100头以上,除此之外,厦门湾、粤东海域等也还生活着其他极小种群,如粤东海域,目前只剩下最后13头。”
几十万次的拍摄让大量白海豚的图片得以保存,但如何将这些图片变成可供公众了解、学习,甚至进一步保护这个濒危物种的数据,一度成为了令郑锐强最为头疼的事情。
“比如我曾经出海了60天,拿到了差不多100万张照片,每一张都需要去跟数据库里已有的照片进行比对识别,如果这个数据库有50个样本,那这个工作很快就做完了,但如果像珠江口的数据库有2500个样本,加上有100多万张需要比对的照片,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白海豚是近岸物种,喜欢生活在沿海地区水深不超过30米的河口海域里,但随着近岸海域的城市化加深,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前景并不乐观。
郑瑞强没想到一次技术创新挑战赛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腾讯举办的第一节Light公益创造营中,郑瑞强与公司一名IT同事共同开发了一款名为iDOLPHIN的小程序,借助腾讯开放的AI图像识别技术和互联网公众平台,任何一个拍到白海豚的普通人,都能在小程序中找到它所属的种群信息,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参与维护白海豚数据库。
经过前后四个月的开发与内侧,iDOLPHIN小程序已可以做到单张白海豚图片识别率超过93%,从公众上传照片,到结果反馈,整个过程仅需要10秒。凭借这款iDOLPHIN小程序,郑锐强的团队也获得了第一届腾讯Light创造营动植物保护组的一等奖。
两年时间过的飞快,郑瑞强再次回到Light创造营现场时,这个技术创新挑战赛已开启了第三届。就在上周,第三届腾讯light·技术工艺创造营在海南海口正式启动,本次挑战赛的三大主题分别为数字时代下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用网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2020年12月30日启动以来,腾讯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已经成功连续举办两届,吸引了超2000支队伍近7000位开发者报名参与。相较往届,本次腾讯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在议题的聚焦程度、技术公益的参与门槛、公益模式的可持续路径等方面,都做出了多维度升级。
为了降低技术公益参与门槛,持续开放腾讯优图等在AI领域多年的技术沉淀,并提供了三大技术升级扶持:开放腾讯WeTest,为复选项目提供一站式质量云服务;提供开源云原生操作系统生态支持;提供OpenCloudOS作为本次活动的技术底座,将为参与队伍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此外,通过与腾讯技术公益创投计划的深度连接,本届所有相关入选项目均可获得推优“直通车”资格,进入创投计划终审。同时,所有复选项目也将获得腾讯技术公益数字工具箱的技术资助,并提供培训、沙龙等帮扶活动。另外,腾讯公益实干组团队还将为优秀项目提供技术共建和专业志愿者招募,为有需求的公益创想优秀团队牵线公益组织。
在第三届腾讯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启动会现场,郑锐强也与我们进一步分享了过去两年里他在公益实践中的收获与感悟。
在郑瑞强看来,一个公益项目的运营过程,更像是一个社会解决方案的孵化过程,它不应该是政府、公益机构,或是企业单方面要承担起的责任或义务,而应该是一种多方协作下的“众包模式”。
“这样很多公益问题可以很快被解决。比如我不懂开发数字应用,完全不会,但我知道一线公益工作者的数据使用场景,比如怎么通过提高数据可视化来反向引导沿海居民、渔民,以及游客的行为方式,而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它有的是先进的AI技术以及面向公众的破圈渠道,如果公益产业网络中的每一方都能通过众包的方式拿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以自己的优势作为置换,效果会是事半功倍的。”
过去两年里,郑瑞强和团队虽然用尽全力地推进这种公益众包模式,却仍时常感受到一种“理想照进现实”后的无力感。
究其原因,完成一个公益项目所需的众多“材料”,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全,而遇到卡脖子的问题,搁置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是常有的事情。
比如困扰公益从业者多年的数据使用壁垒问题,或者说数据公共使用问题,不同组织和团队对开放内部数据或多或少都有担心版权滥用和剽窃的顾虑,而建立信任的时间成本极为高昂,这就使得数据壁垒成为了公益项目推动中不可避免的关卡。
“但是引入了AI技术后,可以借助它把图像学形成特征数据,就像支付宝的二维码,它只是用作匹配识别,过程中不会存储任何数据,但却解决了我们公益领域数据版权保护的问题、数据公共使用的问题,以及数据安全的问题,这点才是我觉得AI最特点的地方。”
但郑锐强也表示,这并不代表AI技术可以彻底瓦解数据壁垒,因为搜集数据的执行者仍是人,要让这些人愿意把数据开放给公共使用,需要的仍是以利益和资源作为交换的合作与共建。
而这也是郑锐强当初参加腾讯light创造营、并持续保持关注的原因——对于公益行业链条每个环节的参与者来说,这是一个他们主动走出旧有模式就能接触并匹配到更多资源的地方,并且有机会利用腾讯作为互联网大厂的影响力,更快更好的完成公益项目的落地与传播。
“我们曾想象过,未来的社会如果让公众筹钱给科学家,科学家帮忙搜集数据并完成相关研究,然后这些数据与研究又重新服务于公益事业,那么这个行业就会变得更加透明和开放,而我们这些公益从业者和社区保护者也会有足够的勇气,因为有更多的人支持我们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不再像以前一样粉饰太平或者假装听不见。”
事实上,郑锐强和同行业们多年前的想象正在成为现实,互联网治理公益已通过腾讯、支付宝、抖音这些平台与更多公众相连接。
不仅如此,对于腾讯在内的互联网大厂来说,其多年来积累的技术能力正随着其自身的发展外溢,light创造营中众多以AI技术为核心的公益探索便是最好的证明。
产业以效率为核心,创造社会价值,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大众还需要以公平为核心,修补社会发展中的不足,也就是公益事业。技术是社会共同的财富,也应当在助力产业效率之外,推动公益价值的实现。
在公益众包模式加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互联网平台也应该扮演好连接器和放大器的角色,让科技创新真正地解决更多社会问题,这才是科技公益、技术公益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